Code128條碼是1981年由COMPUTER IDENTICS公司開發的、對128個字符進行標準化的多級別編碼。其條碼的字符與其表示的數據呈1對1的關系,特點是通過起始字符、代碼集字符、轉換字符的選擇使用。
這幾個字符集的區別是:
(1)A字符集僅包含數字和大寫字母;
(2)B字符集包含大小寫字母和數字;
(3)C字符集僅包含從00~99的100個“兩位”數字編碼。
(4)Auto是根據數據內容自動選擇A/B/C字符集,以最短的方式編碼圖形。
一般來說,如果條碼內容是大寫英文字母,用A用B是一樣的,如果包含大小寫字母,則要用B,如果條碼是由純數字構成且是偶數個數,就要用C了。
下面就來用專業條碼制作軟件來詳細說明它們的圖形區別:
下圖是Code128A、B、C的起始符結構,有經驗的條碼工作者,可以根據圖形來判斷是什么類型。
條碼起始符為“START A B C” 的結構圖
UCC/EAN是Code128的編碼擴展,引入了AI標識符概念,也就是帶括號“()”的128碼,如果見到類似“(01)12345(90)123456”這樣的一維碼數據,可以斷定就是EAN128類型。
以上還有一點沒有提到,也挺重要的:
Code128 Auto 是自適應狀態,即根據內容的多少打印條碼,會自動適應條碼的寬度。
Code128 A/B/C呢,是可以固定寬度的,設置后不會自動改變條碼的寬度,即你設定多少寬度就是多少寬度。